close

  人物簡介
  唐海榮,53歲,在農村社區警務這片小天地里默默耕耘了近30年。他獲得的榮譽很多,去年還被評為全國政法系統優秀黨員幹警。“唐海榮警務室”是浙江省嘉善縣第一個以民警名字命名的警務室,而每天逛逛村子聽聽群眾事是他幹得最多的事。李家、錢橋、魏南三個社區的群眾非常熟悉他,熟悉到他一走進群眾家裡,群眾家的狗都不會衝著他叫。由此,唐海榮得了一個雅號“狗不叫民警”。
  圖① 唐海榮帶隊巡邏。
  圖② 向社區居民征求意見建議。
  圖③ 在工地調解糾紛。
  圖④ 在社區開展宣傳教育。
  潘建榮攝
  □本報見習記者王春
  唐海榮警務室成立於2009年6月8日,民警1名,保安4名,轄區面積4.7平方公里,常住人口5600餘人,外來人口近萬人,出租房屋1200餘家,企事業單位20餘家。
  1985年5月,唐海榮從部隊退伍後做起了社區民警。初到社區,唐海榮心中也曾有過失落感,一個當過兵的人,從此要跟社區居民打交道,還要用“嘴皮子”不厭其煩地去調解矛盾糾紛,總覺得自己不擅長、不適應,但隨著工作經驗的漸漸豐富,他從雞毛蒜皮、家長里短的社區警務工作實踐中讀懂了這個崗位的價值所在。
  有件小事讓唐海榮記憶猶新,1985年9月的一天,他接到報警,錢橋一社兩戶村民發生糾紛,一方養的雞吃了另一方自留地里種的菜,種菜的一方把雞給打死了,兩戶人家鬧得不可開交。
  當時唐海榮和村治保主任一起前往調解處理,因為年紀輕,又沒有經驗,當事人雙方都不買他的賬。其間,總共上了三次門,第一次,當事人雙方都沒理他。第二次,他們各講各的理,不肯退讓。第三次他去的時候,村裡幾個老百姓被他的執著打動了,幫他做工作,說他的處理意見比較合理,讓雙方都退一步。
  最後調解成功,雙方化干戈為玉帛。隨後,兩家人都拉著唐海榮到他們家去喝茶。
  “那碗茶是那樣的清甜,分明讓我感受到老百姓善良、淳樸的心意。”唐海榮告訴記者,這件事讓他對社區警務工作有了全新認識,也讓他明白了一個道理,那就是只要帶著滿腔熱情去做工作,老百姓一定會支持你。
  如今唐海榮已五十齣頭,可轄區群眾還是習慣性地叫他“小唐”,他也樂呵呵地答應著。
  這段三次上門的經歷,讓唐海榮養成了有事沒事就到村子里逛逛的習慣,記者也跟著唐海榮在村裡體驗了一番“狗不叫民警”的風采。
  在上家浜小區一家小超市,唐海榮笑眯眯地朝裡頭一喊,“東西被偷走了喲!”店主徐洪達趕忙迎出來,“你看你,又開我玩笑了。”得知記者的來意,他忍不住誇贊,“他人很好的,跟我們這裡老的小的都很談得攏。”
  路過一家麻將館,看到一輛電動三輪車斜停在門口,唐海榮剛開腔說,“車停好一點,不然大家又要給你提意見了!”只見車主一溜煙地出來把車給挪了,還有些靦腆地說,“小唐,謝謝你提醒我!”
  無論是正在洗菜的大媽,還是剛放學的小孩,或是九十多歲的大爺,唐海榮總能湊上去說上話,聊得很高興。
  唐海榮管轄的3個社區都在城郊接合部,2000年後,隨著經濟快速發展,外來人口大量涌入,盜竊、打架鬥毆等違法犯罪逐年增多,治安形勢非常嚴峻,老百姓對此意見很大。
  社區民警其實就是“光桿司令”一個,安全防範從何抓起?為搞好轄區的治安防範工作,唐海榮可謂是動足了腦筋,2003年初,他從最關鍵的“人防”入手,率先成立村居防控隊,為了帶好這支隊伍,他白天上班,晚上帶領隊員們一起巡邏,幾乎天天后半夜才回到家。
  “巡邏隊員認真負責,社區治安狀況跟周邊相比要好很多。”錢橋村村委主任酈菊香說起村裡治安情況,一臉自豪。
  村居防控隊還建立起了一系列的考核、培訓和監督機制,幾年下來,這支隊伍真起到了大作用,協助警方抓獲一大批違法犯罪嫌疑人。
  此外,唐海榮還組織建立了村居防控隊、新居民協管員隊伍、矛盾糾紛調解鄉音幫幫團、“陽光媽媽”幫教小組等8支隊伍,把平安和服務的觸角直接伸到群眾家門口。
  這8支隊伍中,最令唐海榮驕傲的要數鄉音幫幫團。他物色了一批在各地新居民中有一定威望的人加入鄉音幫幫團,碰到有矛盾糾紛的時候,利用矛盾雙方老鄉鄉音鄉情的親切感來化解矛盾,效果很好。
  去年12月的一天晚上8點多,四川籍新居民小王給唐海榮打來電話,讓他快去李家北區,一幫四川人和一幫安徽人快打起來了。
  小王曾是唐海榮調解的一樁糾紛中的當事人,在嘉善做了多年生意的他在四川老鄉群里頗有威望,就被唐海榮請進了鄉音幫幫團。
  一打聽,事情起因於兩家孩子。一戶安徽籍人家15歲的兒子和一戶四川籍人家14歲的兒子是同學,在一次嬉戲打鬧時其中一個不慎摔傷,孩子哭著跑回家,雙方父母各叫了一幫老鄉,眼看著兩幫人就要打起來。
  就在這緊要關頭,唐海榮突然想起另一個在調解糾紛時認識的安徽人老張,立馬把他叫過來。
  在小王和老張兩人鄉音加鄉情的勸說下,兩戶人家的情緒終於都緩和下來,唐海榮留下雙方的聯繫電話,約定先帶孩子看病,過幾天再來協商醫葯費怎麼攤。一周後,兩家人帶著各自孩子來到警務室,小王和老張也來了,談妥了醫療費,一起差點演變成群毆的事件圓滿解決。
  除了步巡,唐海榮還喜歡騎著一輛已經破舊的電瓶車往社區里跑,有群眾開玩笑說,“這輛老爺車跟你一樣沒架子,只要一招手,就準停住,聽我們說說事。”
  唐海榮的辦公桌抽屜里有一疊民情日記,足足有30多本,裡面全是他走訪時記錄下的群眾煩心事。遷戶口、辦證件、房屋漏水、修水管等生活瑣事,只要老百姓上門求助,唐海榮都一一認真辦理,2010年,派出所負責人考慮到唐海榮的年齡和身體問題,想把他調到一個工作相對輕鬆點的崗位。
  這個消息很快傳到唐海榮的轄區,一個星期後,幾十名社區幹部和群眾浩浩蕩盪來到羅星派出所,要求留下唐海榮。一名治保主任說:“如果小唐離開我們這裡,我這個主任也不當了。”面對這起“群體性事件”,派出所領導班子只好答應大家的要求。
  回顧自己的經歷,唐海榮感慨地說,“社區雖小,卻是我人生的大舞臺;崗位雖平凡,卻實現了我人生的價值,能做社區百姓的平安守護者,我無怨無悔。”
  (原標題:唐海榮有雅號:“狗不叫民警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zr96zrmtp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