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強所在廠礦區中的某一民居
牆壁粉化,已經露出牆體
  【導讀】九朝古都洛陽,是過去國家重點興建的工業基地。然而昔日繁榮熱鬧的廠礦區,如今卻成了棚戶區改造的硬骨頭。老工業基地棚戶區改造,政府主導,企業推進,許多老職工搬進了新房子;然而對於分散的城中村,沒有相應企業負責,改造又該如何進行呢?
  九朝古都,如何處理保護與建設的問題?錢從哪來?土地誰出?人往哪去?洛陽,如何解決50年棚戶區難題?
  洛陽市老街坊,房屋年久失修變危房
  通過連續五天的棚改系列報道,我們不難看出,棚戶區的形成,往往有著相應的歷史原因。在這一輪棚改攻堅戰中,國有廠礦、林區、墾區被列為了重點,而這三種類型的棚戶區,也被稱為棚改的硬骨頭。那麼,這些硬骨頭到底難啃在什麼地方?如何才能啃下來呢?
  這裡是洛陽市澗西區的建設路,路的一面是整整齊齊的廠房,對面就是相對應的一排住宅區,70多個街坊。伴隨著這些廠礦的建設,當年數萬熱血兒女、產業工人告別家鄉,從祖國各地進駐洛陽,那些曾經的年輕小伙、靚麗姑娘如今大都步入老年,他們的子女也步入了中年,家住43號街坊的李強就是這些老人子女中的一員,他告訴記者,這裡的樓房大多數都已經年久失修,變成了危房。
  洛陽銅加工集團職工李強:我們小時候以前都在這上面玩,現在現在已經不敢在上面踩了,因為怕隨時塌下來,現在混凝土和鋼筋已經開始剝落了,這個是鋼筋這塊。
  看著眼前開始脫落的鋼筋和混凝土,李強無奈地告訴記者,和這條街上其他的房子比起來,這棟樓房的外觀還算不錯,但是這棟建築卻有幾十年的歷史了,這裡居住過他們祖孫三代人。
  洛陽銅加工集團職工李強:我們家也是從那時候開始就搞建設的時候,從東北那邊搬過來的,搬過來了以後,這個房子是56年開始籌建,62年就基本上已經開始住人了,我們家是65年過來到這,反正一直住到現在。
 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,李強的爺爺作為當年洛陽銅加工廠的建設者,從東北老家來到這裡,工廠建好之後,爺爺又去建設其他的工廠,而他的父親便留了下來,李強生在這裡長在這裡,斑駁的院牆記載著他成長的苦與樂。
  洛陽銅加工集團職工李強:居住這塊有點危險了,這樣的居住確實有點危險了。這塊已經粉化的,已經露牆體了。過去還有窗,我們小的時候還有窗戶,玻璃,現在連窗戶也沒有了。
  沿著開始脫落的樓梯,記者來到了李強位於三樓的家,在這棟樓里,每一個房間就是一家,一層住著六家人,三家共用一個廚房和衛生間,時至中午,李強的姐姐和母親正在廚房裡面忙著做菜。
  洛陽銅加工集團職工李強家人:這上面不是水泥板。這上面是蘆葦。
  李強:我們三樓是蘆葦和泥整個。
  李強家人:老鼠在上面堵著,老鼠說掉下來就掉下來了。
  央視財經《經濟半小時》記者:老鼠?
  李強:你看那個口就是老鼠咬開了,它能從那塊下來。一樓二樓是水泥灌漿整個樓板,但是三樓不是,三樓頂是蘆葦加泥完了再刷的水泥,現在已經這塊很危險了,包括裡面的電線也老化。
  雖然條件艱苦,甚至於還有些危險,李強的家人卻非常的樂觀,每隔上一段時間,家裡人都要做上一桌這樣的好菜,歡聚一堂。李強和他的兩個姐妹,就在這間不足十九平方米的屋子裡降生,這間小屋子人口最多的時候,曾經住過十三個人。現在,李強已經搬離了這裡,剩下母親和姐姐以及孩子三代人在這裡居住。李強最大的願望就是給母親購買一套住房,改善一下他們的生活環境。
  洛陽銅加工集團職工李強:月收入兩個人能達到兩千多塊錢、三千塊錢。
  央視財經《經濟半小時》記者:真的假的?
  李強:真的。真的很低。所以說根本對於買房。
  《經濟半小時》記者:現在咱們這一帶的均價大概在多少錢?五六千?四五千?
  李強:五千左右。五千朝上。寄希望於企業把這個老的住房,完了重新建成新房,這個價格比較符合這個職工的收入。
  李強告訴記者,自己和愛人都在洛銅工作,月收入不到三千元,購買當地的商品房至少要5000元以上,這對他來說簡直是個天文數字。所以棚戶區的改造成了他最大的盼望,但是,自己所在43號街坊已經被劃入棚戶區的改造範圍好幾年了,但卻遲遲沒有見到實質性的進展。
  洛陽銅加工集團職工李強:能把咱們棚戶區改造這塊的建設更加快一點,這個是最主要的。現在時間拖的也比較久,但是老人的時間他不一定能等到。
  43號街坊里住著很多像李強家一樣的人,像李強的父親一樣,很多父輩在這裡一住就是一輩子,也有人帶著遺憾離世。李強盼望著改造的速度能再快一點,畢竟這些老人的時間特別有限,而且,有些樓房的質量實在讓人擔憂。
  居民:你看這是公共的廚房,這我們這個都不住,我們經常收拾,你看管道漚的都不行了,脫了一層又一層,這根本做不成飯,做飯上面得掉。
  洛陽銅加工集團房地產開發公司經理高潔:現在這個外牆,外牆就是由於咱們那個日常的排水設施的一些老化,長期的滲漏,造成子這種磚的這種粉化。原來我們可以看到外牆的厚度應該是240毫米厚的,現在可能粉化了得有100或者是120。就是變薄了,整個這個承重結構,維護結構變薄了。我們請過洛陽市的危房鑒定中心來鑒定過。他們說現在等於是C級危房。
  沿著開始脫落的樓梯,記者來到了李強位於三樓的家,在這棟樓里,每一個房間就是一家,一層住著六家人,三家共用一個廚房和衛生間,時至中午,李強的姐姐和母親正在廚房裡面忙著做菜。
  洛陽銅加工集團職工李強家人:這上面不是水泥板。這上面是蘆葦。
  李強:我們三樓是蘆葦和泥整個。
  李強家人:老鼠在上面堵著,老鼠說掉下來就掉下來了。
  央視財經《經濟半小時》記者:老鼠?
  李強:你看那個口就是老鼠咬開了,它能從那塊下來。一樓二樓是水泥灌漿整個樓板,但是三樓不是,三樓頂是蘆葦加泥完了再刷的水泥,現在已經這塊很危險了,包括裡面的電線也老化。
  雖然條件艱苦,甚至於還有些危險,李強的家人卻非常的樂觀,每隔上一段時間,家裡人都要做上一桌這樣的好菜,歡聚一堂。李強和他的兩個姐妹,就在這間不足十九平方米的屋子裡降生,這間小屋子人口最多的時候,曾經住過十三個人。現在,李強已經搬離了這裡,剩下母親和姐姐以及孩子三代人在這裡居住。李強最大的願望就是給母親購買一套住房,改善一下他們的生活環境。
  洛陽銅加工集團職工李強:月收入兩個人能達到兩千多塊錢、三千塊錢。
  央視財經《經濟半小時》記者:真的假的?
  李強:真的。真的很低。所以說根本對於買房。
  《經濟半小時》記者:現在咱們這一帶的均價大概在多少錢?五六千?四五千?
  李強:五千左右。五千朝上。寄希望於企業把這個老的住房,完了重新建成新房,這個價格比較符合這個職工的收入。
  李強告訴記者,自己和愛人都在洛銅工作,月收入不到三千元,購買當地的商品房至少要5000元以上,這對他來說簡直是個天文數字。所以棚戶區的改造成了他最大的盼望,但是,自己所在43號街坊已經被劃入棚戶區的改造範圍好幾年了,但卻遲遲沒有見到實質性的進展。
  洛陽銅加工集團職工李強:能把咱們棚戶區改造這塊的建設更加快一點,這個是最主要的。現在時間拖的也比較久,但是老人的時間他不一定能等到。
  43號街坊里住著很多像李強家一樣的人,像李強的父親一樣,很多父輩在這裡一住就是一輩子,也有人帶著遺憾離世。李強盼望著改造的速度能再快一點,畢竟這些老人的時間特別有限,而且,有些樓房的質量實在讓人擔憂。
  居民:你看這是公共的廚房,這我們這個都不住,我們經常收拾,你看管道漚的都不行了,脫了一層又一層,這根本做不成飯,做飯上面得掉。
  洛陽銅加工集團房地產開發公司經理高潔:現在這個外牆,外牆就是由於咱們那個日常的排水設施的一些老化,長期的滲漏,造成子這種磚的這種粉化。原來我們可以看到外牆的厚度應該是240毫米厚的,現在可能粉化了得有100或者是120。就是變薄了,整個這個承重結構,維護結構變薄了。我們請過洛陽市的危房鑒定中心來鑒定過。他們說現在等於是C級危房。
  老工業基地改造,政府主導企業推進
  洛銅集團的43號街坊實際只是一個縮影,很少有人知道的是,作為“一五”時期國家重點興建的工業基地,九朝古都洛陽見證了我國工業時代的輝煌與夢想。 整個“一五”期間,相繼在洛陽選定廠址的有銅加工廠、棉紡織廠等等,構成了洛陽工業建設的主體框架,被稱為“十大廠礦”,相應也就出現了大量上面所見的棚戶區。那麼這種狀況有無可能改變呢?
  冒著淋漓的小雨,記者又趕到了中國六冶洛陽公司的一小片棚戶區,低矮的平房上面鋪滿了花花綠綠的遮蓋物,沿著狹窄泥濘的道路記者見到了這裡的一位老住戶。
  中國六冶洛陽公司職工張彩霞:因為蓋了一段時間漏,都是自己搭的也沒有東西,都是用的板條啥的,上面鋪的東西都開始掉渣了,為了漏雨完了就鋪點這個,遮點,現在有油煙了,時間長了,也沒法弄,原來都給它貼油紙,這回貼都貼不上,太多油了,也沒弄,現在都成這樣了。
  張彩霞現在居住的是當年企業搭建的平房宿舍,她是在1989年好不容易才分到的這個平房,這一住就是25年,現在是和丈夫女兒以及自己的一個妹妹四口人住在裡面,而眼前的廚房是她自己搭建的,住在這個平房裡面最大的問題就是潮濕。
  中國六冶洛陽公司職工張彩霞:好像是不是草和土弄一塊了,你看這啥。
  張彩霞:你再摳一下,你看一碰就掉。
  央視財經《經濟半小時》記者:這是土坯是吧?
  張彩霞:土坯房子裡面到底有沒有磚我也不知道,你就看這也有磚,草啥的。上頭裂縫了
  潮濕不但直接改變了房子本身的安全,也同時侵蝕著家裡的電器性能和安全使用。
  《經濟半小時》記者:冰箱為什麼怎麼成這個狀態了呢?
  張彩霞:對啊,整天放著,潮了,完了就不管用了。
  《經濟半小時》記者:冰箱壞了。
  張彩霞:壞了,完了就沒那啥了,原來洗衣機都在這放著,時間長了,潮就都糟了,啥東西,線路一糟就壞了,就當著碗櫃在這扔著。
  不僅冰箱成了碗櫃,其它的電器也成了家裡的擺設,失去了應有的功能。而最讓張彩霞鬧心的是老鼠、蚊蠅的侵擾。
  張彩霞:老鼠你都能看見它跑。完了一潮,小蟲子飛。睡覺晚上像我們都是不管冷不冷都把電扇開著,不是扇著電扇好一些,把飛的小蟲子啥的最起碼能扇走。
  住在這樣狹窄、潮濕、陰暗的環境裡面二十多年,張彩霞並沒有因時間長而變得適應,她無時無刻不在惦記著能早日搬離這裡。
  張彩霞:別人一問你家住幾樓,俺家住一樓,你家在哪住,就在綠野家屬院,就是綠野家屬區這裡住,一般她也不領她的同學來,很少領。覺得心裡頭覺得可壓抑,別人一說,總覺得不好意思說咱家住哪,不光孩子有這種心理,我也有這種心理。要是暗示你家住哪,真是沒法說,總覺得咱這一輩子到現在還沒有住上樓房,就是這種房子,叫別人一說現在哪有這種房子啊。
  張彩霞所在六冶是專門建設廠房的企業,她和丈夫建了一座座的廠房,但他們自己卻一直住在這樣的平房裡,這讓她心裡一直很不好受。好在這種日子張彩霞就要熬到頭了,就在距離她家不遠的地方,中國六冶為所屬員工建起了新的樓房。
  中國六冶洛陽公司職工張彩霞:現在不知道,到底最後到底定下來多少錢一平不知道,現在按3000塊錢一平收的,要說正常的收90平收,應該是27萬。俺們那繫數高一些,算下來就是30萬零幾百塊錢。
  張彩霞的愛人在1998年時下崗,家裡的經濟情況比較拮据,為了湊足購房的30萬元,她借了不少錢。如今,她每天都在關註樓房的建設進度,記者的採訪,讓她得到一個親眼看到新家的機會。
  張彩霞:比那個強,這個沒法比,真的沒法比。反正這塊,快到退休了,反正這房子能住上,就行了,心愿也了了。反正政府也那個時候對我們確實,確實是特別的好。就是要不是這一塊,你說我們到時候那一塊輕易不扒的話,我們也住不上這個房子。
  第一次見到自己的新家,張彩霞著實有些興奮,望著不遠處自己還在居住的平房,再看看眼前的新房,她的心情有些激動。
  中國六冶洛陽公司職工張彩霞:最大變化,環境不一樣了。你想想那邊的環境是什麼樣的,你這個環境起碼你站到這塊,你看到你多什麼,多敞亮,什麼都能看到,不管是空氣,各個方面好。那邊那個房子不管是出去乾什麼,都不方便,只要一下雨陰天。
  那麼,根據進度,她能在什麼時候搬進這個新居呢?帶著問題,記者找到了這個項目的負責人。
  中國六冶房地產公司副總經理鄭大光:這個房子名稱叫綠野家園這個保障房項目(音)。它是2011年10月份開工的,計劃是今年6月份,6月底交工。一共這個房子是601套,其中540套是這個高層住宅,就是我們一共有三棟樓,每一套80平到90平這個樣,三棟高層540套,還有兩棟小多層61套,那個是每套大概70平的面積,一共下來大概是5300平這樣的大數,
  鄭大光告訴記者,這個保障房項目是在洛陽市政府的主導下,企業來完成的,按照計劃,到2017年,整個企業都將會告別棚戶區。
  洛陽市舊城棚戶區改造辦公室主任常安仁:只是把土地原來的工業用地,把這使用性質變成建設用地,變成之後還是這個企業。那麼你企業進去,你就蓋房子解決,按照條件解決,經過職代會通過,解決你這一些困難,棚戶區你給把它改造。
  這種政府主導、企業推進的模式在洛陽工礦棚戶區改造過程中,尤其是澗西區的改造中占到了很大的比例。
  中鋼集團耐火材料有限公司生活服務部總經理付五彬:這一塊確實,誰看了誰是棚戶區,確實也是廠里一塊心病,隨著這一塊改造結束了,可以說廠里的棚戶區改造,基本上大頭落地。
  作為洛陽棚戶區改造工作的先行者,洛陽耐火材料公司目前已經完成了棚戶區改造工作。大家終於搬進盼了多年的新房裡。
  如今已經住在新樓房裡面的程郭偉,每次看著樓下她當年曾經住過的棚戶區的平房,再對比現在這個寬敞明亮的新房,她總有點不敢相信這是真的。
  原洛陽乃會材料廠職工程郭偉:天壤之別了嘛。因為那時候你出去的小路,自己鋪的磚,水泥,然後都沒有,房子前面也沒有廁所,就沒有辦法,想著就像他說的旱廁,旱廁多臟,最後前面自己搭了一個廚房,有毛氈,自己弄點磚頭,
  隨著城市化不斷推進,在高樓大廈拔地而起的同時,洛陽一些地方還存在著為數不少的城鎮危舊房及“城中村”,即棚戶區。與日漸發展的城市文明相比,這些棚戶區房屋大多破舊擁擠,有的甚至還存在著安全隱患,已經成為洛陽城市建設中必須破解的一道難題。再來瞭解一下洛陽城中村棚戶區改造的進展情況。
  政府補貼城中村改造 資金問題亟待解決
  政府主導、企業推進,讓一些老廠礦企業的棚戶區改造走上了快車道。但是,除了這些有企業主導、有能力推進改造的地區外,洛陽還有一些分散的城中村,是沒有相應的企業負責的,這裡的居民又該怎麼辦泥?
  在廠礦集中的河南洛陽,當地正在政府主導、企業推進的模式下加速棚戶區改造。但是,還有相當一部分地區的棚戶區,屬於城中村的性質。它們沒有相應的企業負責,也無法適用前面我們看到的棚改模式,這樣的棚戶區,又該怎樣進行改造落實呢?繼續來看記者的調查。
  原洛陽市滹沱村村民張建敏:我把兩個兒子一人一所,姑娘一所,我們老兩口一所。
  央視財經《經濟半小時》記者:準備買四套。
  張建敏:準備買四套。
  《經濟半小時》記者:每套的面積大概是多少錢呢?
  張建敏:一百二三平米的。
  正在建設的是滹沱村村民安置房。看著眼前的這片工地,張建敏老人告訴記者,他們家祖孫三代八口人,計劃回購四套房屋,全算下來只要三十七萬元。用徵遷補償款交完錢後,還能有不少的盈餘。
  原洛陽市滹沱村村民張建敏:我覺得我們這個政策很好,特別是對農民的實惠這方面是很好的,每家的房子拆遷以後,安置完以後每家都有盈餘,這可以說占90%以上都有盈餘。同時提升村民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,居住環境更不能說,更提高了對不對。寬敞明亮對不對。像過去民宅的房子,它有的都是黑暗。
  張建敏告訴記者,購房的安置價格每平方米只有720元,但仔細算賬會發現,這裡的建築成本價格是950元,比售價高出不少。為什麼這裡的房子價格會定得這麼低呢?
  洛陽市高新區房屋征收和補償中心主任葉峻嶺:這個就是建安成本1900,不到1900,最多1900,群眾拿的買房子的不到900,基本上政府都要給群眾一平方補貼,1000多塊錢,按居住面積16.9萬來算,政府補貼基本上達到1700億。
  滹沱村改造項目的主導方是高新區政府,總投資達到了4.5個億,項目結束後,政府的補貼將會高達17億元,考慮到這些城中村居民的實際情況,政府還給了另外一些優惠政策。
  洛陽市滹沱居委會主任於文青:區裡面搞城中村改造的時候給老百姓承諾,這個政策人均不低於十平方,但是我們這個門面房比較多,不會針對每個人你多少平方,不是這樣分,就是我們集體整體收入。我們沒改造以前,平均年收入每個人收到兩千塊錢左右,改造以後到2015年以後最低人均等達到四千,2015年以後也許會更多,市場發展繁榮以後,收入會更高。我們雖然也考慮到他們的就業問題,但是好多企業對他們這塊要求比較嚴苛,他們相信去企業裡面就業很難,所以我們首先保障他們的生計問題
  事實上,洛陽市可列入棚戶區改造的項目共有404個,涉及村民26.72萬戶、92.46萬人、房屋面積8010萬平方米。404個項目中,城市棚戶區項目153個,可列入棚戶區範圍的城中村251個。這其中,當地重點探索了三種棚戶區改造的運作模式。
  洛陽市舊城棚戶區改造辦公室主任常安仁:第一種方式就是政府運作,政府直接運作,群眾安置以後促進收尾。第二種是政府指導下商業行為,就是引進開發區,開發區投資給老百姓進行補償以後進行商業區運作。第三種形式就是村民委員會自己運作,自己把群眾安置,自己把地拿出來蓋上房子,自己來運作。
  結合洛陽本地的實際情況,常安仁的棚戶區改造基本是按照這三種模式在進行。不過,這些辦法解決的只是建設方式問題。擺在他面前的另外一個現實困境是,棚戶區改造涉及到全市近100萬人口,是個重大的民生工程。但洛陽作為一個九朝古都,涉及到歷史文化的保護,所以這樣建設項目並不容易立項。協調處理保護與建設的關係,是他們的另一個任務。
  洛陽市舊城棚戶區改造辦公室主任常安仁:在其他城市應該說也有,各有各的困難,但要像“一五”期間這個老工業基地,這個國家重點項目再落到洛陽為數也很少,形成這麼一種現狀,確實難度很大。再加上洛陽這些老工業基地,又是一個歷史保護區域,這在歷史保護上這些確實使我們更加難上加難。
  與此同時,洛陽市一年的財政收入不過100億元,資金的短缺也成為常安仁一個規避不了的問題。
  洛陽市舊城棚戶區改造辦公室主任 常安仁:我們設計今天開工就69個項目,69個項目就涉及六萬多戶,六萬六千戶,不少於六萬六千戶,總投資,項目14萬(平方米),預計430個億。當年投資的時候,投資了230個億,所以說你像,我下一個棚戶區改造,我說這個棚戶區改造,國家定的棚戶區改造,它定的是安置房,說要拆遷6萬多戶,6萬多戶安置的資金,不是哪一級政府。你說洛陽市政府,從哪把這幾百個億拿出來。200多億別說一年收不回來,三年收不回來。所以棚戶區改造實際是還是市場來運轉,國家給予支持。
  面對實際工作中遇到的種種困惑,常安仁認為,要做好棚戶區改造這項大工程,政府的各相關主管部門,還需要大力加強溝通協作,打通相互間的政策通道,為棚戶區建設提供一個好的資金環境和政策環境。
  洛陽市舊城棚戶區改造辦公室主任 常安仁:需要財政部門,跟一些財政發改部門,給一些獎勵和補貼,希望這個金融部門給予一些貸款支持,這樣你沒有投入怎麼弄,我們就說棚戶區,說一千道一萬,沒有投入,都是一句空話。
  【半小時觀察】
  常言說,量體裁衣,對症下藥。要解決好棚改中的一道道難題,不僅需要知道這題難在哪兒,更需要知道解這樣的難題,抓手在哪兒。古城洛陽的棚戶區形成原因多樣,困難問題複雜,建設安置更不易。但這些難題正在一個個地解決,我們從中看到的是主動作為積極作為的身影。其實在各地的棚戶區改造中,都會遇到矛盾和問題,雖然各地情況不一樣,突出的問題不一樣,但都需要因地制宜地去破解。對於肩負責任的主管部門來說,從錶面上看,被考驗的是他們解決問題的智慧,其實從本質上來說,考驗的是有沒有一顆為民辦事為事操勞的心。感謝他們為棚改工作付出的努力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zr96zrmtp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